你是一個敢於畫出夢想藍圖的人嗎?
近年來,我觀察到身邊越來越常出現一種狀況:有些人會提出一些idea,但在行動之前,他自己就會開始先看見「不可行性」,最後很多點子就不了了之。
這種心態再加重一點,就會出現不敢畫出未來夢想藍圖的狀況。
⠀⠀
這次我的Podcast來賓— 徐嘉凱Jack,在我眼中是個敢說出自己夢想,也能確實付諸於行動的人。他是名新生代導演、Podcaster,還是創立 SELF PICK、 SELF Oasis 綠洲和 SELF TOKEN的創業家。他說:「因為要先有vision,才有辦法知道自己下一個里程碑該設在哪裡。」
⠀⠀
在他眼中,擁有夢想藍圖,反而是件實際的事情,因為這樣才訂得出短、中、長程目標。
⠀⠀
最近,Jack就開啟了一個新的共創實驗所計畫,裡面把人分成了三種:「創造者」、「旁觀者」和「共同創造者」。
⠀⠀
「創造者」沒有將天生的創造力扼殺,反而將之打磨的更加純粹,但也因為沒有融入社會;「旁觀者」,則壓抑了自己天生的創造力,而且不會參與任何的創造性行為,並會加以冷嘲熱諷,以彰顯自己沒有付出行動的聰明。
⠀⠀
最後一種是「共同創造者」,當他們遇見了對的創造者時,會願意付出行動支持,讓世界看見了改變。Jack認為共同創造者,相較於創造者的孤獨與旁觀者的空虛,共同創造者或許是真正溫暖且有行動力的人。
⠀⠀
這也讓我想到Adam Grant教授在他的書《給予: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》中,也將人分成三類Givers(給予者)、Takers(索取者)和Matchers(互利者)。
⠀⠀
「給予者」總樂於分享;「索取者」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掠奪資源;「互利者」為了可預期的好處,會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,有時會趨於斤斤計較。
⠀⠀
很多人以為掠奪資源是在社會成功的關鍵,但Adam Grant在統計分析三種類型人的職位、收入、社會地位後發現:「位在金字塔頂端的是給予者,處在底端的也是給予者。」為什麼金字塔頂端是給予者呢?因為他們無私的分享,會為他們建立出無形的人脈,最後反饋己身。
⠀⠀
但怎樣的分享才不會變成濫好人式的犧牲?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看待「分享」,如何透過分享來達到共創美好未來的效果?在明天上架的節目,我和Jack都聊給你聽!
⠀⠀
🔻留言處手刀訂閱節目,不錯過明天的精彩對談🔻